時間:2016-07-072016年后未來跨境出口電商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在2016年以及以后的跨境電商運營中,一個賣家要想賺得利潤且做得長久,要么呢,苦練內功,讓自己擁有產(chǎn)品優(yōu)勢和服務優(yōu)勢,從而在血淋淋的競爭中取勝,要么呢,能夠快速反應,面對新崛起的平臺,快速切入,啃下最甜的那節(jié)甘蔗。我們一起來看下整個跨境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先看平臺,因為當下最熱的就是平臺
在2007年前后,所謂的跨境電商,應該僅僅是指Ebay賣家。
2010年,阿里成立了速賣通。速賣通剛成立時,沒有知名度和認知度,流量一般。速賣通的崛起,出現(xiàn)在Ebay政策開始逐步收緊之時。
2012年前后,亞馬遜逐步放開對中國供應商的開放路徑,一批原本經(jīng)營Ebay,速賣通的賣家快速進入亞馬遜平臺,并再次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2013年,App購物平臺Wish開始試水移動端銷售。
2014-2015年,Wish賣家群體快速膨脹,成就了一批賣家。
如果說前面這些年份是一個個平臺逐步進入的過程,到了2015年,跨境電商平臺則成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美國的Newegg(新蛋網(wǎng)), 東南亞的Lazada,南美洲的Linio等都通過各種形式進入中國,爭奪賣家市場,亞馬遜更是以更大的招商力度招攬賣家,以致于2015年亞馬遜中國賣家數(shù)量膨脹到2014年的15倍之多。
各種平臺招商活動風風火火,但卻已經(jīng)沒有了賺錢效應,畢竟,新平臺用戶基數(shù)少,難以成就大賣家,而大平臺雖然用戶基數(shù)多,但賣家更多,誰想生存下去都不容易??缇畴娚桃呀?jīng)不再是那么美好的一個行業(yè)了。雖然舉國政策都在大力鼓吹對跨境電商的重視,可是這個行業(yè)已是“鮮見新人笑,單聞舊人哭”,看看那些剛掛牌公司那讓人慘不忍睹的財報就是明證。
老牌的Ebay流量繼續(xù)下滑,雖然自己的財報挺漂亮,可是幾乎所有賣家的心情都惆悵得似蛋蛋,皺了又皺;速賣通新政下,賣家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但阿里慣用的先放水養(yǎng)魚,然后殺雞取卵式的運營手法,估計能夠笑到最后的賣家也微乎其微。
在亞馬遜平臺上,以15倍膨脹的賣家群體來爭奪并沒有明顯增長的顧客群和市場,競爭之慘狀也是可想而知的;而那些所謂的新興平臺呢?
Lazada被阿里并購,其下一步的發(fā)展也可想而知,無非是下一個速賣通,但東南亞復雜的顧客群體分布也難以讓這個平臺快速發(fā)展,南美就更不用說了,物流就是硬傷。
所以,整體來說,對于2016年以及以后的跨境電商發(fā)展中,競爭必然越來越激烈,想再創(chuàng)造一個快速賺錢的神話,已經(jīng)越來越難。
再來看下獨立電商這塊
2009年之前做獨立站,用句時髦的話來說:躺著數(shù)錢!仿品、政策寬松、谷歌監(jiān)管寬松、國外品牌公司也不是很重視,引流容易成單容易,那會真是暴利時期。
不過,好景不長。2010年谷歌監(jiān)管提升、域名空間上也開始查,對仿品全線戒嚴,暴利時代漸行漸遠。
2016年后,生存,已經(jīng)是個大問題。
2016年后電商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銷售依靠平臺還是獨立站?
縱觀平臺和獨立站的發(fā)展歷程,未來電商一定是以精品化運作,以高標準要求,以獨家模具專享為方向,以獨立站為銷售主體,或者通過引流到獨立站再到亞馬遜實現(xiàn)訂單轉化并發(fā)FBA的方式。
為何獨立站重新會被更多的大中小賣家看好?
獨立站可以讓公司形成自己的小山頭、自己的根據(jù)地,至少有個用戶沉淀的地方,他見過身邊的朋友不是因為侵權而是因為公司資質問題平臺賬號全關掉了,公司一下子無事可做。獨立站是做品牌的最好拍檔,長線的事業(yè),所以企業(yè)在選擇上獨立站的時候,最好能夠深刻地理解這條路及其本質。尤其是平臺賣家站穩(wěn)了腳跟后通常會面臨這個選擇。
垂直、深挖供應鏈或許是獨立站的下一個春天。從深挖產(chǎn)品,以及深挖消費者的需求入手,服務價值的提升可以帶來利潤的攀升,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谷歌付費廣告也不至于那么“肉痛”。深圳有很多這樣的成功案例。不過,即使SEO不再那么不可或缺,也還是關鍵的一環(huán),是否有精通的團隊十分重要,另外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把平臺的用戶“偷”過來。
針對哪個領域做垂直商城呢?萬千的商品海洋中如何去取舍,有這些參考:
1、選擇熟悉行業(yè)、有資源可以整合;
2、在這個行業(yè)不能只盯著市場既定的爆款、熱銷來選品,即使你大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SEO強悍也只是分得一杯羹,大賣家比你更會壟斷,相對應該堅持優(yōu)化創(chuàng)新,比如注重產(chǎn)品功能的提升;
3.冷門也是可以考慮的,市場有培育空間
平臺自然流量只屬于listing優(yōu)化到極致的大賣家,對于不在這個金字塔頂端的中小賣家,你需要靠自己引流才能實現(xiàn)平臺產(chǎn)品銷售,所以目前無論是平臺和獨立站,你都需要自己引流,團隊有技術咖,借助谷歌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也能挖掘到潛力產(chǎn)品來培養(yǎng)。技術不牛的話要考慮下怎么盡快去補這個短板。
聲明:本篇文章部分內容有參考“雨果網(wǎng)”和“贏商薈”。
先看平臺,因為當下最熱的就是平臺
在2007年前后,所謂的跨境電商,應該僅僅是指Ebay賣家。
2010年,阿里成立了速賣通。速賣通剛成立時,沒有知名度和認知度,流量一般。速賣通的崛起,出現(xiàn)在Ebay政策開始逐步收緊之時。
2012年前后,亞馬遜逐步放開對中國供應商的開放路徑,一批原本經(jīng)營Ebay,速賣通的賣家快速進入亞馬遜平臺,并再次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2013年,App購物平臺Wish開始試水移動端銷售。
2014-2015年,Wish賣家群體快速膨脹,成就了一批賣家。
如果說前面這些年份是一個個平臺逐步進入的過程,到了2015年,跨境電商平臺則成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美國的Newegg(新蛋網(wǎng)), 東南亞的Lazada,南美洲的Linio等都通過各種形式進入中國,爭奪賣家市場,亞馬遜更是以更大的招商力度招攬賣家,以致于2015年亞馬遜中國賣家數(shù)量膨脹到2014年的15倍之多。
各種平臺招商活動風風火火,但卻已經(jīng)沒有了賺錢效應,畢竟,新平臺用戶基數(shù)少,難以成就大賣家,而大平臺雖然用戶基數(shù)多,但賣家更多,誰想生存下去都不容易??缇畴娚桃呀?jīng)不再是那么美好的一個行業(yè)了。雖然舉國政策都在大力鼓吹對跨境電商的重視,可是這個行業(yè)已是“鮮見新人笑,單聞舊人哭”,看看那些剛掛牌公司那讓人慘不忍睹的財報就是明證。
老牌的Ebay流量繼續(xù)下滑,雖然自己的財報挺漂亮,可是幾乎所有賣家的心情都惆悵得似蛋蛋,皺了又皺;速賣通新政下,賣家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但阿里慣用的先放水養(yǎng)魚,然后殺雞取卵式的運營手法,估計能夠笑到最后的賣家也微乎其微。
在亞馬遜平臺上,以15倍膨脹的賣家群體來爭奪并沒有明顯增長的顧客群和市場,競爭之慘狀也是可想而知的;而那些所謂的新興平臺呢?
Lazada被阿里并購,其下一步的發(fā)展也可想而知,無非是下一個速賣通,但東南亞復雜的顧客群體分布也難以讓這個平臺快速發(fā)展,南美就更不用說了,物流就是硬傷。
所以,整體來說,對于2016年以及以后的跨境電商發(fā)展中,競爭必然越來越激烈,想再創(chuàng)造一個快速賺錢的神話,已經(jīng)越來越難。
再來看下獨立電商這塊
2009年之前做獨立站,用句時髦的話來說:躺著數(shù)錢!仿品、政策寬松、谷歌監(jiān)管寬松、國外品牌公司也不是很重視,引流容易成單容易,那會真是暴利時期。
不過,好景不長。2010年谷歌監(jiān)管提升、域名空間上也開始查,對仿品全線戒嚴,暴利時代漸行漸遠。
2016年后,生存,已經(jīng)是個大問題。
2016年后電商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銷售依靠平臺還是獨立站?
縱觀平臺和獨立站的發(fā)展歷程,未來電商一定是以精品化運作,以高標準要求,以獨家模具專享為方向,以獨立站為銷售主體,或者通過引流到獨立站再到亞馬遜實現(xiàn)訂單轉化并發(fā)FBA的方式。
為何獨立站重新會被更多的大中小賣家看好?
獨立站可以讓公司形成自己的小山頭、自己的根據(jù)地,至少有個用戶沉淀的地方,他見過身邊的朋友不是因為侵權而是因為公司資質問題平臺賬號全關掉了,公司一下子無事可做。獨立站是做品牌的最好拍檔,長線的事業(yè),所以企業(yè)在選擇上獨立站的時候,最好能夠深刻地理解這條路及其本質。尤其是平臺賣家站穩(wěn)了腳跟后通常會面臨這個選擇。
垂直、深挖供應鏈或許是獨立站的下一個春天。從深挖產(chǎn)品,以及深挖消費者的需求入手,服務價值的提升可以帶來利潤的攀升,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谷歌付費廣告也不至于那么“肉痛”。深圳有很多這樣的成功案例。不過,即使SEO不再那么不可或缺,也還是關鍵的一環(huán),是否有精通的團隊十分重要,另外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把平臺的用戶“偷”過來。
針對哪個領域做垂直商城呢?萬千的商品海洋中如何去取舍,有這些參考:
1、選擇熟悉行業(yè)、有資源可以整合;
2、在這個行業(yè)不能只盯著市場既定的爆款、熱銷來選品,即使你大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SEO強悍也只是分得一杯羹,大賣家比你更會壟斷,相對應該堅持優(yōu)化創(chuàng)新,比如注重產(chǎn)品功能的提升;
3.冷門也是可以考慮的,市場有培育空間
平臺自然流量只屬于listing優(yōu)化到極致的大賣家,對于不在這個金字塔頂端的中小賣家,你需要靠自己引流才能實現(xiàn)平臺產(chǎn)品銷售,所以目前無論是平臺和獨立站,你都需要自己引流,團隊有技術咖,借助谷歌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也能挖掘到潛力產(chǎn)品來培養(yǎng)。技術不牛的話要考慮下怎么盡快去補這個短板。
聲明:本篇文章部分內容有參考“雨果網(wǎng)”和“贏商薈”。